活了1.5億年,為何卻沒能撐過2020年?淺談悲慘滅絕的長江白鱘
2022/07/26

2019年新年伊始,長江一側,一眾專家正緊鑼密鼓地處理著什麼。只見,專家眼前正放著一只全身皆被漁網纏住的長江白鱘。 因漁網力度太大 ,長江白鱘的皮肉已被其悉數割開,傷口處還汩汩冒著血。

其后專家小心將漁網割開,又給長江白鱘清理縫合了傷口,最后將其放回了長江水域里。

成功救助長江白鱘本是好事,但據當下專家人員的神情來看,事情好像并不盡然。專家直言道, 這條長江白鱘傷勢過重是其一,其次,它的體重體長都很大,這些都會影響到它后續的恢復過程。

這條長江白鱘重 130公斤,長3.3米,是數十年來,人們在長江下游中發現的最大的一條長江白鱘。奈何待人們發現它之時,竟是這番模樣。

當然,除此之外,專家話語中還有一層別樣的深意。

長江白鱘傷勢過重,影響其恢復是其一,最為關鍵的是, 在此之后長江白鱘極有可能絕跡。

事實上,因為外界的各種干預,這種名叫長江白鱘的生物,在整個長江流域數量已不足數十條。果不如然,不過數月, 一計噩耗便倏然而至。

2019年12月23日,相關部門宣布,這種在地球上已生活了1.5億年歲月的歷史見證者——長江白鱘,徹底絕跡。

活過了1.5億年——人稱「活化石」的長江白鱘

值得特別提及的一點是,當下我們所說的這種白鱘是 亞洲長江白鱘。

而它也有一種「遠親」,這里的遠不是親緣關系上的遠,而是距離上的遠——一種名為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長吻鱘當下還存在于世上。和長江白鱘一樣,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長吻鱘也存在了1.5億年。

那為什麼這兩種鱘相比于其他魚類,會存活這麼長時間呢?

歸根到底,和他們 隸屬的種類有關。

時間追溯到1.5億年前。當時正處白堊紀時期,這段時期氣候溫和,海平面發生了巨大變化,如此, 隸屬匙吻鱘科的魚類得以快速繁衍

這種魚類吻部非常長,和大象的鼻子極為相似,因此也被稱為

象魚,象鼻魚。

只是好景不長的是,因著 第四紀冰期的原因,周圍環境極速變化,其中一部分魚類因適應能力不足,悉數滅絕, 只有亞洲長江白鱘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長吻鱘存活類下來。

之后,長江白鱘便一直生活在長江中上游地區。

古時候,因為科技不發達,古人只是得知長江里有這麼一種「 各方面看上去都頗為怪異的生物」,奈何無法得以窺探其全貌。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,長江白鱘才得以長時間存活下來。

再者,也和長江白鱘的捕食習性有關。

幼年時期,長江白鱘主要以吃魚食為主,其后會再來點蝦蟹墊墊牙。因其食肉的緣由, 長江白鱘平均體重可達200到300公斤,體長可達2米到3米。

如此,長江白鱘便得以長期霸占食物鏈頂層,一般只有它吃別人的份,沒有別人吃它的份。

既然長江白鱘這麼厲害,那它怎麼走到絕跡的下場的呢?

歸根, 長江白鱘滅絕主要是由以下幾大原因所致。

其中,最為致命的當屬 人類的過度捕撈。

捕撈緣由不外乎是 利益糾葛。

只見長江江面上到處都是 密集的漁船「電毒炸」,「絕育網」亦是應有盡有。為獲得大額利潤,一部分喪心病狂的漁民甚至連長江白鱘的魚苗都不放過。

如此, 在二十世紀60年代數量還能維持在平衡狀態的長江白鱘,到70年代左右數量已是急劇減少,再往后,長江里已鮮見長江白鱘的身影了。

長江白鱘生存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

破壞主要是指, 長江水流域資源受到嚴重污染。

城市進程加快也好,工業發展迅速也罷,一通操作后,人類將各種污染物悉數疏排到了長江里。如此,昔日安好自得,一片祥和之態的長江問題自是層出不窮。

水生態失衡、白色污染、水體富營養化,這些問題不論哪一項放到長江白鱘身上,都是致命性的傷害。

人需要淡水資源,長期生活在長江中下游水域中的長江白鱘對于淡水資源的需求,比起人類,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。

于長江白鱘來說,不論是產卵,還是繁衍,再或是平日生存,方方面面都極依賴于生存環境。

于生存,長江流域中生活的魚類不僅僅是長江白鱘一種,因著污染問題,各類魚種悉數死亡,乃至滅絕。平日里以這些食物為生的長江白鱘,自然便遇到了食物短缺這一問題。最終, 餓死便成了長江白鱘難以逃脫的結局。

攔江筑壩

對于人類,攔江筑壩或者是一項利民利國的百年大計,但于長江白鱘來說可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。

長江白鱘是洄游型魚類。人類這麼一攔,一筑,各種電網設施一建,長江白鱘和其他洄游類魚種洄游受阻, 之后,長江白鱘是生存無法正常生存,繁衍無法正常繁衍,如此一來,最終滅絕便是板上釘釘之事。

說到這,有人坐不住了。

他們說,長江白鱘滅絕雖然和人類有關,但不是全部相關,歸根還是它自己的問題。

第四紀冰期那麼惡劣的環境,長江白鱘都堅持下來了,怎麼人類這麼一點干擾,它就受不住了?再者,

我們實則也采取過對應的救助辦法。怪只怪長江白鱘自己不爭氣,沒扛過去而已。

當然,話不能這麼說,否則人類就只是在推脫責任而已。不過,我們也確實吸取了教訓,在長江白鱘的滅絕前后,都做出了相應的補救、預防措施。

具體的補救措施有哪些?

1、漁民的自發救助

2002年12月12日,一位漁民在長江南京段附近發現了一條白鱘。

待漁民發現這條長江白鱘時,長江白鱘已奄奄一息,毫無氣力地漂浮在水上。漁民先是將其合力撈到了岸上,緊接著撥打了相關求助電話。

待眾人極速趕到事發地后,才知,一切可能都太遲了。眾人有如此反應,和當下這條 長江白鱘的狀態分不開關系。

雙目無神,通體無力,猶如一只待宰的羔羊是這只白鱘的唯一特點。再細看,原來是一根鐵絲致使其走入了這般境地,一直在索它的命。

鐵絲深入長江白鱘嘴巴內部,幾近貫穿了其上顎。如此,長江白鱘的嘴便根本無法張開,以至其數日無法進食才成了這般狀態。

為盡快解決長江白鱘的痛楚,眾人小心翼翼地將鐵絲取下,之后又替其清洗處理了傷口。待一切處理完畢后,眾人又將長江白鱘放回了江里。

至于后續如何,眾人再也無從得知。

2、當地政府提出的「禁漁政策」。

為防止長江白鱘數量日益減少,當地部門嚴格禁止民眾下江捕食長江白鱘。奈何上有計策下有對策,漁民們口上自是連連稱是,但實際, 仍只是自顧自地進行著捕食長江白鱘的一切勾當。

終究根基已傷,縱是投入再多人力,也是無濟于事了。 于這條長江白鱘來說是如此,于全體長江白鱘來說,也是如此。

2019年12月23日,最后一條長江白鱘死亡,至此,存活了1.5億年,被稱為魚類活化石的長江白鱘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。

長江中滅絕的魚類還有哪些?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?

殊途同歸或是一些食物鏈下游魚類最終的結局。除了長江白鱘外,這些魚類也都早已悉數滅絕。

其中最讓人惋惜的當屬 鯮魚。

鯮魚是我國特產的一種大型捕食魚類,其性情兇猛,體長可達近2米,平日以捕食魚類為主。同樣因著人類的大力捕食,建筑堤壩, 到2009年,江中便再未發現過鯮魚的身影。

其后便是 野生中華鱘,野生中華鱘和長江白鱘屬于同綱同目,但不同類。

和長江白鱘一樣, 野生中華鱘也是生活在長江流域。

同樣因著人類的過度捕食,及大量修建堤壩,到2021年, 野生中華鱘存世已不到60只,到2013年,野生中華鱘已停止了產卵。至今野生中華鱘的數量還有多少,我們不得而知。

但有一點我們可以預見的一點是,如果人類不改善自己的作為, 野生中華鱘極有可能是下一個長江白鱘。

對此,有人直言,如果我們一昧只為發展個人經濟,而不顧環境保護,那樣即便賺到足夠的錢,也不見得有多光彩。誠然如是,希望這些滅絕的魚類能讓人類敲醒警鐘,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。

AD
文章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