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上的老實人,為什麼總不受待見,真相在于4個理由,不懂很難翻身
2022/07/25

我們從小就被灌輸,做人要實誠。

可是,為什麼職場上的老實人,卻總是不受人待見呢?很多人為工作,披星戴月,結果一生不是在一個崗位上原地不動,就是工作著工作著,工作沒了!

這難道都是因為「老實」惹得禍嗎?

01

曾經被人問這樣一個問題:

是因為太懂事,所以沒人疼;還是因為沒人疼,才變得很懂事?

在家裡,越懂事的孩子,總是被要求更懂事,而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」。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,在職場上也是如此?職場上的老實人之所以不被待見,真的是因為老實嗎?

其實,老實人之所以爹不疼娘不愛,是因為他們從來不為自己的利益留緩衝區。

從某些意義上來說,你之所以老實,沒地位,是因為你技不如人,才被迫忍受,被迫學會懂事。

因為實力決定地位,你沒有能力,也就沒有資本,說話當然沒有威信,只能默默處在邊緣區了。

因為沒有金錢,你被迫學會了節儉。

因為沒有容貌,你被迫學會了將就。

因為沒有資本,你被迫學會了包容。

到頭來,你自以為的優點,幾乎全都來自于你的缺陷。它們是美麗的傷疤,你看著這些美麗的傷疤,陶醉得忘乎所以。這些真的是優點嗎?我覺得是被逼無奈。

楊金貴 在《青春是經不起揮霍的》裡說過這樣一句話:

「當所有人都拿我當回事的時候,我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。當所有人都不拿我當回事的時候,我一定得瞧得上自己。這就是淡定,這就是從容。」

02

為何領導很少當著下屬的面發牢騷?因為他們不需要,直接罵你就行了,光明磊落?員工有什麼話當面不說,背後亂說,結果不光是地位上處于下風,而且人品也處于下風,以至于最後只有哭窮一條路可以走了。

無論你哭得有多慘,還是牢騷滿腹,其實並不代表著這個下屬有多慘,情緒化的東西還處于能夠理性控制,緩慢釋放的階段,那就是一種預防性的手段。

雛鳥被餵食,為啥吃飽了還要爭先恐後地張大嘴?不能因為鳥媽媽把上一條蟲子塞給他,就把機會拱手讓人,還發自肺腑地說一聲「我不餓,請給需要的鳥!」如果那個鳥真的這麼做了,後果是它以後將最後一個得到食物。

職場上的老實人,就是常拱手讓機會,以為自己很謙讓,自我感覺自己很高尚,所以他後來成為最後得到食物的那個人。

03

訴求只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,求其上方能得其中。

吐槽996的人不一定真是996的狀態,甚至有的人可能一年也就996幾次,但若是不吐槽,那就會有更多的人996。

有時候問題不一定要尋求徹底解決,說出來就夠了。

工作上有一種累,就是沒事瞎折騰的累;牛永遠是幹活的命,馬永遠是吃草的命;忙不忙不重要?重要的是工作安排和計畫寫得比誰都多。

職場上的老實人,就是因為不懂得給自己貼金,給自己留緩衝地帶,總是用最保守的標準來界定自己的利益邊界,所以利益常常束縛製冷線,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。

弱者的哭窮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東西,這聽上去是條充滿心酸的哲理名言。但你不哭出來,又有誰知道你的需求呢?

基層員工沒有資源優勢,根本構建不了緩衝區,因為規則不允許,你已經是最底層,無路可退。

遠離落後,改變是唯一出路,出路就是讀書!

04

認知水準越低,人越固執曾經在NASA供職12年的氣象學家J•馬歇爾•謝博多曾在演講時說: 「我犯過的最大錯誤是我只看那些能支撐我想法的資訊,從來不對任何相反的資訊感興趣。」

用通俗的話說,我把自己的認知束縛住了。

你的認知半徑決定了你的能力大小。

機房的網路總是出問題,負責網路的工程師說,一定是設備的問題,新來的小夥低聲說了一句,是不是設置哪有問題?不管他如何舉例,但是因為他是新來的,沒人對他的話重視。

後來公司請了廠家的技術工程師過來指導,一眼就發現是設置中一個資料的錯誤。

一個人的認知水準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,就像這位網路工程師,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設備問題,所以不管新來的小夥,有多充足的證據,他的觀點也不會改變。因為他的認知裡沒有其他想法。

這正如作家周淩在《開啟自我改變的源動力》中說:「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,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,人的一生永遠都在為認知買單。」

05

如何解決底層的認知問題?

1、舒適區趨向困難區轉變

社會學家把人的認知分為三個區域:舒適區、拉伸區、困難區。 真正厲害的人,從來不在舒適區停留,永遠是不斷地向困難去轉變。

他們自律性強,通過大量的閱讀或者與高階層的人交往,在向內提升對外打開雙重管道下,提升自己的認知,不斷向上攀登。

2、被動變為主動的行動升級

大多數人習慣于被動學習和被動思考,老師佈置什麼,完成什麼,到了工作上也是如此,以領導的指令為行動標準。所以他們只能是差等生或職場上的平庸一族。

行動研究心理學發現,人們主動學習認知到的垂直留存率遠遠高于被動學習。

你要改變,就必須 由內向外的行動,只有直面你的認知誤差,才能獲得思維上的鑰匙,擺脫身處思維泥潭的現實。

AD
文章
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