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以后,越來越富有的人,都有這4個習慣
2022/07/02

曾經,有人專門做了一項研究,想知道窮人為什麼窮,富人為什麼富。

經過五年的調查研究,他發現富人身上都具備一些很好的習慣,而這些習慣窮人很少具備。

人過中年,越來越富有的人,離不開以下四種習慣。

1.有存錢的習慣

王爾德說:「我年輕的時候,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,等我老了才知道,真是這樣。」

對大多數人而言,上了年紀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為退休做好足夠的準備,于是開始拼命掙錢。

接著,父母的老去,孩子的教育,生活的保障……每一項,都在加重我們的負擔。

梁文道談說過:「年輕人的好處,就是每個年輕人都相信自己能飛。而中年人在煽動翅膀時,兩邊羽翼上還掛著甩不掉的重重的秤砣。」

老話說得好,吃不窮,用不窮,不會盤算一世窮。

人到中年才發現,兜里有錢,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自由,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底氣。

培根有句名言:「與其去賺些小錢,不如去存些小錢。」

每天省出一百塊錢來,也許有困難,但是你一天省出二十塊錢,應該是能做到的。

一天二十,十天二百,百天二千,十年就有了好幾萬。

2.遇事不先求人

《人性的弱點》中有句話說: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是以互惠為原則。」

貧居鬧市無人問,富在深山有遠親。

人窮了住在鬧市也沒人愿意去,人富了住得再偏遠也會有人去登門。

人性的弱點如此,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,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。

別人的屋檐再大,都不如自己有把傘。

倪萍姥姥說:「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,你看誰能幫你搬著你的腿走路?你爹你媽也不能。

靠山山倒,靠人人老。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,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。「

人到一定歲數,自己就得是那個屋檐,再也無法另找地方躲雨了。

《島上書店》中說:「每個人的生命里,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,將人生變得美好而廣闊。」

如果生活把你拋入最低谷,也一定給你留了上坡的路。

遇事靠自己,不求人,才是越活越遼闊,越活越自由。

3.不「這山望著那山高」

看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
窮人問富人:你這麼富有,為什麼每天還是愁眉苦臉?

富人嘆氣說:你看還有那麼多人比我更有錢,我什麼時候能跟他們一樣呢!

富人反問窮人:那你這麼貧困,為什麼這麼開心?

窮人說:我能吃上飽飯、身體康健,已經比很多人幸福了啊!

人活一世不足百年,有的人卻非要在相互攀比中度過。

無論是功名、利益、榮譽,還是只為爭一口氣,即使取勝了又能怎樣。

人到了入土蓋棺之時還不是一樣也帶不走?

作家馬歇爾·盧森堡在《非暴力溝通》寫道:「與別人比較,是悲慘生活的開始。」

越活越富有的人,從來不和別人比,而是和自己比。

戰勝自己,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能力。

4.不停止學習

季羨林說:「中年之后,最忌諱的就是思維僵化。」

管理大師彼得·德魯克說過:「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,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。」

如果你是上班族,不妨仔細思考,自己的能力和崗位匹配嗎?

自己畢業幾年和剛畢業大學生相比有什麼區別?

很多裁員被裁走的,大都是那些原地踏步的人。

股神巴菲特曾說:「有一種投資好過其他所有的投資,那就是投資自己。」

巴菲特所說的投資自己,并不是金錢上的投資,而是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資到無止境的學習中。

巴菲特每天要花6個多小時讀書學習,從不懈怠,就算80多歲也還保持著這個習慣。

查理芒格每天必讀《華爾街日報》,各種經典著作也常不離手。

廣泛的閱讀面讓他能洞悉人性,也讓他從更高的站位去觀察股市。

對于自己的成功,他說,學習投資很簡單,只要愿意讀書就行了。

一個人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,不斷精進,才能在時代洪流中不被淘汰出局。

王德順79歲走上T台,褚時健74歲開始種褚橙。現在仍屬于高端水果。

在這個時代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,正是這些不知疲倦的「終身學習者」。

寫到最后

梁實秋在《人生不過如此而已》中寫道:

中年的妙趣,在于相當地認識人生,認識自己,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。」

學會存錢,才能擁有和生活討價還價的底氣;

學會自立,才能笑對生活苦難;

學會知足,才能越活越開闊;

終身學習,才能不被時代淘汰。

愿你我都能越活越富有,越活越自由。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。

夜讀公眾號|不讀書教主

一個理性的自由寫作者,希望你在我的文字里,能找到生活的慰藉。

AD
文章
快訊